提问人:辞 旧。 发布日期:2022-05-06 07:15:20 浏览:205
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实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暂时性差异引起;暂时性差异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形成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关于为什么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具体什么情况下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者负债,此处不作于解答,具体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备讲解,本处只针对底稿。
另外本处只就坏账准备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介绍底稿的编制。
一束淡呀淡的光 发表于 2022-05-06 07:32:55
明天更好 发表于 2022-05-06 08:40:53
可妮兔 发表于 2022-05-06 08:44:50
有舍才有得 发表于 2022-05-06 09:35:08
霞 发表于 2022-05-06 09:35:11
这个公式有个使用的前提就是在不存在预期税率变动的 情况下,
因为: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会计利润+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2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25%+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25%+永久性差异*25%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25%
ペ青柠檬* 发表于 2022-05-06 07:32:55
不完全是。
纳税调增调减针对的是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并不完全对应所得税费用。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但是并不需要纳税调整。如果只是针对递延所得税对应所得税费用的情况下,这句话是成立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产生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扩展资料
对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当考虑该项投资的持有意图:
1、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2、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
ξ婞褔vīp 发表于 2022-05-06 07:34:31
1、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从而产生了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两种。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意思是将来可以少交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冲减所得税费用,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意思是将来要多交所得税,一般情况下计入所得税费用,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当计算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时,要用到递延所得税,这里的递延所得税一般情况下是一个代数和,即递延所得税负债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用“—”。
3、递延所得税在会计报表中应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所以,题目中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50+500)都应该以负数放在递延所得税中。
纠正一下,会计中没有单独设递延所得税这个科目。
原媛 发表于 2022-05-06 07:50:43